標籤

2022年1月13日星期四

過雪山草地

【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第六樂章。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30週年而作。



雪皚皚,野茫茫,
高原寒,炊斷糧。

紅軍都是鋼鐵漢,
千錘百煉不怕難。

雪山低頭迎遠客,
草毯泥氈紮營盤。

風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飢志越堅。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於天。

《過雪山草地》很好聽的歌曲。蕭華詞,賈世駿演唱。聽此歌曲,不禁落淚。

時隔55年,上海音樂學院復排的新時代版《長征組歌》,一方面原汁原味保持了作品的經典風貌,另一方面根據新時代的特徵做出了適當的創新。於2020年10月中,由上音院長廖昌永帶領青年師生同台,於上音歌劇院震撼首演。


我較喜歡上音新時代版,氣勢磅礡,舞台感染力強。既保留原有的革命風格,卻沒有生硬的「樣板」感覺。尤其是返場謝幕,師生重唱《過雪山草地》這段,簡直振奮人心。

13 則留言:

  1. 我對長征認識不多,2萬5千里究竟是甚麼概念呢?我算一算,將我一輩子的行山遠足加起來都遠不及這個數字。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增補了一段上音新時代版,返場謝幕重唱的短視頻。我很喜歡這一選段,歌聲慷慨激昂,重新喚醒了「同甘苦」的革命理想。

      刪除
    2. 純以歌曲而言,這首是《長征組歌》中最動聽的。賈世駿老師的演唱,充滿革命激情,頗能反映當時的戰士心情。但這種形象風格,太刻意打造,反而使人覺得不自然,有看「樣板」的感覺。

      刪除
  2. 我是廖昌永先生的擁躉。

    回覆刪除
    回覆
    1.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

      在廖昌永先生的領導下,上海音樂學院的聲譽日隆。上音的師生,皆菁華拔萃,才藝俱全。

      刪除
    2. 縱然「菁華拔萃,才藝俱全」仍需資深的導師作領航才能精益求精, 廖昌永先生功不可沒。

      刪除
  3. 《長征組歌》制作了新時代版,果然比樣板戲靈動自然,也氣勢磅礡。
    少年時曾經有老師和同學,各送來一本書請我看:紅岩、歐陽海之歌。看時印象深刻,現在已經忘記了詳細的內容。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聽說過,好像“劉曉慶”演過長征的女戰士。
    某年香港的愛國影院上演過多套樣板戲,可是姐姐看不慣,覺得很生硬,沒有和我去看。黃梅調《劉三姐》再上畫時,我們卻是去看過兩次。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很喜歡新時代版,少了那份「樣板」味道,而多了藝術的氣息。

      《紅岩》講江姐的故事,是國內頗暢銷的小說。家裡曾有此書,我對長篇小說沒大興趣,沒有看過。此書在搬家時,遺失了。《歐陽海之歌》,我沒有看過。這類作品,我只看過《林海雪原》、《艷陽天》,也沒怎樣細閱。

      「長征」是辛苦的,不可思議,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天命所歸,紅軍在逆境中生存下來,與腐敗無能的國軍相比,怎能不勝?

      革命「樣板戲」,我幾乎都看齊了。能作為「樣板」,本該是精品,但藝術如被規範成某一表演形式,便會殭化生硬,毫無美感,有欠自然。

      刪除
    2. 補充:
      劉曉慶演的是《小花》,影片講戰亂下兄妹失散後再重聚的故事。

      《劉三姐》不是黃梅調(安徽地方戲曲),而是改編自彩調戲(廣西壯族)的山歌電影。《劉三姐》我也是再上畫時,在旺角的南華戲院看的。

      刪除
    3. 忘記了劉曉慶演的是什麼片名,只記得介紹她拍的舊片:是在江上奮勇地扒著江水,在滔滔浪中,作為人橋給戰士踏過。

      刪除
  4. 過兄聽《過雪山草地》而落淚,真是性情中人也。
    也反映到閣下的一片愛國情懷。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落淚,因為歌詞太寫實,寫出了紅軍長征時的飢寒艱苦,非過來人不能寫出這樣的詞。而演唱者的歌聲慷慨激昂,能不動容?

      刪除
  5. 老牛學生時代在廣州就讀,對《長征組歌》耳熟能詳,甚至每一首都識唱,其中《過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出奇兵》等,同學聚會時也不時齊唱。「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指一九三四年十月,國軍圍剿江西井崗山根據地的紅軍(共軍),紅軍不敵敗走,輾轉由江西經廣東、廣西、貴州等省,步行一年,先頭部隊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西北部根據地,行程二萬五千里,紅軍人數由出發時的三十萬人只剩下三萬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