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2年11月29日星期二

閒話《心經》

(啟功 書法《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 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一直想寫一篇有關《心經》的感想,總覺得坊間講心經的,一是講得太複雜,一是講得太簡單;也有些是故弄玄虛,更有些是胡說八道。

《心經》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簡稱。全文只260字,簡明扼要,是般若經的中心思想。心經的「心」有兩層意思:一指核心 core、心要 essence;二指心識 consciousness。

就第一層面,《心經》主要講「空」,而空是相對「有」來說。空與有,實一體之兩面。空,不能言說,只能透過「緣起法」去領悟,這牽涉到體證。空,只能「觀」,以世間的言語解說都是不透徹的。解空說空,都只是空言。「空」是須要觀照的,「照見五蘊皆空」才能體證般若。

從第二層面,心指意識活動(受想行識),當淨心不起垢念,如實知見,便能放下自我、不起執著。當明白到一切皆緣起法,便能「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在看《心經》及其相關資料時,有一點體會,就是以哲理分析來解讀佛經,只是知性層面上的理解。如缺少一顆佛教心,既不信奉,也不體證,純粹在文字概念上兜轉,以這樣的心態來講心經(或其他佛經),只不過在門外遊走,並不能真正領略佛教的真諦。這點,正是佛教與佛學的不同之處。佛教以佛陀的教法為宗旨,重於信行,宗教為本;而佛學在闡述其義理,重於解,但過分深入反而偏離初心,與本意相違。

要了解《心經》其實不難。顧名思義,須用心去觀照,而不是用眼去看。《心經》中這幾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為難解。要理解其義,便得明白甚麼是色?甚麼是空?「色」指世間存在的事物;「空」是一種狀態 (緣生緣滅),互為因果的關係,並非空間上的空無一物。色受想行識為一切法(有),而空是無常、無自性,與有相對。

以邏輯符號表示:
(1)「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A∈B,B∈A

從認知的層面來說,世間的事物都離不開因緣和合而生,而這種狀態又需要構成的事物才可顯現出來。比如:植物的生長(空),沒有了泥土、種子、陽光、空氣、水這些條件,怎能呈現出來(色)?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A=B,B=A

從本體的層面來說,假如將色(一切法)與空看成各別的存在,則有是有,空是空,兩者是對立關係,則諸法不生。「但諸法並不如此,有可以變而為無,無的也可由因緣而現為有,一切法的生滅與有無,都由於無自性、畢竟空而得成立。性空──無不變性、無獨立性、無實在性,所以一切可現為 有,故龍樹菩薩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本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說明此空色不相礙而相成的道理。」(引自印順法師《心經講記》)色與空實一體之兩面,你看到的是色,我看到的是空,所看雖然不同,但實體同一。比如合指為拳,張指為掌,實體為手。

對於《心經》的討論,坊間已有很多講述,可謂各有見解。我對佛教的認識仍很膚淺,佛學根底薄弱,本文所寫只是讀書扎記,純屬個人觀感。


參考書目
1. 釋演慈《心經淺談》
2. 聖嚴法師《心經新釋》第二篇心經講記
3. 印順法師《般若經講記》之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記>
4. 潘宗光《心經與生活智慧》
5. 南懷瑾解讀《心經》

####################

【後記】
翻看一遍,作為隨筆短文,還可以。既不是學術文章,自可寬鬆一點。文中舉例,確是自己想出來的,並非抄取他人。除文末一小段引用印順法師文字(較為直接簡明),所寫所想皆出自本人。

短文1500多字,減去原文及書目字數,約有1200字。談論《心經》的文章太多了,有人喜歡長篇大論,我只抒發一兩點撮寫成短文。其實《心經》很簡明的,也不用過份發揮,搞得太複雜艱深!

2022年11月23日星期三

隨想(二)

今早5:30便醒來,腦子忽然想到李叔同,很自然便想到他的《送别》。我很喜歡這首詞,文詞優美樸實。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人老了,愈能體會詞中情味。

不能不提電影《城南舊事》(1983)。這是很好的電影,樸實無華,尤其是演女主角英子的那位童星 (沈潔)。

上網翻看林海音的小說原文,寫的真好,簡單的文字,但感情洋溢,十分細緻。一小段看,不覺得甚麼。但通篇看,整體來看,則是上佳文字,情韻全都浮現出來了。文字何需花巧?很好的小說,觸動人心。


2022年11月8日星期二

意在詞外


《春曉曲· 中文大學改校徽有感》

文教聖訓無踪影。改校徽來贈慶。
緣何鳳鳥變山雞。可奈是無知好勝。


《梧葉兒· 免針紙司法覆核有感》

醫生紙,添禍憂。訴訟法援求。
官司枉。論緣由。律權修。
法矯正。糾纏未休。


《相見歡· 嘆世》

是非對錯難分。假當真。
世事凡塵莫問。立場紛。
人無信。言莫信。辨賢仁。
黑白自當分曉。定乾坤。


《虞美人· 傷時》

封關防控何時了?民怨知多少。
小城今夕似寒冬,日暮煙塵難覓盛平蹤。

繁華往日堪不再,景況殊難改。
問君幾許苦哀愁。勿念一時光景,莫停留。


《人月圓 · 賀姪兒結婚之喜》

風和雨歇天公賀,愛侶定情堅。
相逢有意,生機朗朗,喜結紅鸞。
麗梅淑女,良緣恩賜,鼓樂鳴喧。
一年三百六十日,願長似今天。

2022年10月21日星期五

詞作五首


《調笑令·遊園》

寧靜。寧靜。所看皆為美景。
悠然自得攬勝。小橋流水冷清。
清冷。清冷。慧心靈明如鏡。


《如夢令·哀俄烏戰事》

歲月無情烽火。失所流離難躲。
未許息干戈。愁困民生苦果。
人禍。人禍。弄得家亡國破。


《釵頭鳳·嘆世》

世情薄,人情惡。夢幻浮生空著落。
風無間,雨連綿。夜裡添燭,沉浸書卷。
倦,倦,倦。

功名著,宏圖作。古今豪傑多寂寞。
愁傷肝,空嗟嘆。壯心猶在,退隱田園。
願,願,願。




【後話】詩詞之美,如只閱讀,止於觀賞而已。未曾作詩填詞者,恐未能領略箇中滋味。不在乎精善,在於體驗,為文者亦然。凡藝,學而習之,資穎而有成,未達亦能略窺堂奧。彈琴作畫,唱歌跳舞,亦自娛也。如不影響別人,即使水準一般,心中快樂便是。近日詞興大發,所思所感,片刻成詞。樂在其中,不亦快哉!

#########################

【增補二首】(2022年10月23日)


《十六字令》

歸。退隱山林未可期。
閒中好。書畫與琴棋。


《天淨沙》

一覺醒日昇東。眼惺忪意朦朧。
富貴浮雲夢中。人生如夢。霎那間化成空。

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

詠懷


《棋局》
人生如對弈,紅黑各相分,
布局棋盤上,爭勝楚漢中。


《憶江南·嘆世》
時局亂,災疫且堪憂。蔽日陰霾何日了,江湖爭鬥怎方休。傷痛别離愁。


※ 天色陰沉,有感時局世情,作詩填詞各一,抒發心中烏氣。

2022年10月13日星期四

司法覆核

日前發佈的新聞報導:
“7名西醫涉嫌濫發俗稱「免針紙」的「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約2萬張涉案「免針紙」原定明日起失效。市民郭XX入稟挑戰當局決定,高等法院頒令暫緩執行「免針紙」失效決定,在有關司法覆核有結果前,相關「免針紙」繼續有效。 ”


當天(10月10日)高等法院話受理這宗司法覆核,我便有不祥預感。果如所料,法官頒令:醫衛局缺乏法理依據,所以要暫緩執行「免針紙」失效決定,在有關司法覆核有結果前,相關「免針紙」繼續有效。

對此臨時判決,我不感意外。即使當中有真正不適宜打針的 (估計只有1%),但怎可能二萬張「免針紙」全部有效?這種「寧縱毋枉」的所謂公義,恕我不能苟同。只講法,不問情理,便是「矯枉過正」。法理情,抑或情理法,孰者為重?法律的原則,應是毋枉毋縱,但現實並不如此。


對於這宗「免針紙」的司法覆核,假如政府敗訴,則如何判決「黑醫」有罪?濫發免針紙又如何?原來醫衛局是無權干涉的,法律至高無上,那些由黑醫簽發的「免針紙」(即使未經診斷)一律有效,這就是法治?

「法律援助的目的是確保具合理理據在香港法院提出訴訟或抗辯的人,不會因缺乏經濟能力而無法尋求公義。」原意甚好,但偏有一些尋釁挑事之徒,濫用這項服務,事無大小,一律申請法援向政府提出訴訟。世間就是有郭某之類的「滋事者」,以公義之名,真的是無風起浪,唯恐天下不亂。嬴了官司,既可打擊政府威信,又可為自己頭頂帶上光環;即使輸了,亦無損失,所有訟費賠償由政府支付。慷納稅人之慨,自己毫髮無損!怪不得郭某樂此不疲,以「長洲覆核王」而沾沾自喜。

奇怪的是,對屢次申請覆核的郭某,法律援助處是大多批准,變成了郭某私人的免費律師服務。如此濫用司法權利,我真的感到很無奈,很厭惡。公道自在人心,司法「公義」亦應兼顧情理。

行公園

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























閒來無事,在區內的公園走了一轉。園地雖小,但很整潔,康文處管理不錯。陽光普照,秋風送爽,一掃連月來的悶熱,心情暢快。

到公園閒逛的人不多,人踪杳然,可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我喜歡寧靜,這樣的環境特別舒心。

2022年10月9日星期日

因地制宜

年年難過年年過
歲歲平安歲歲安

疫情持續,已快三年。香港通關無期,經濟大受打擊,日子難過,未知何時才見曙光?近日,港府對入境隔離及社交距離措施放寬,為復甦經濟帶來一線希望。


對於港府的抗疫措施,無論怎樣應對,總會有人非議,訴說港府的不是。批評是挺容易的,但作為衛生防疫的把關人,便得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國內對疫情仍是嚴控把關,絕不「躺平」(與病毒共存)。雖有效控制了疫情,但也嚴重打擊了經濟,為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人民累積了不少怨氣。長此下去,對國家並不是好事。

香港與國內的情況不同,不能照搬國內那套封城嚴控。要疫情「絕對清零」是不可能的,即使「動態清零」也很困難。既然與國內通關無期,便應與國外銜接,恢復對外的溝通往來,這才能與世界接軌。防疫與經濟,在兩者間需取得平衡。偏重一方,必然有失。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所以,香港只能按自身情況,制訂適合自身的防疫政策,這才是最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

2022年10月7日星期五

秋日下的蝴蝶灣公園


《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仲秋已過,仍是酷熱如夏,未見秋意。世局動盪,疫情依然,生活愈來愈不容易。





















秋日下的蝴蝶灣公園,遊人稀疏,沒有鳥語花香,也不見蝴蝶飛舞。且公園內圍板處處,常年修葺,一片冷清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