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之年,愈來愈感受到,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人生短促,如夢如露。雖沒幹甚麼驚天偉業,活了此生,亦算無憾。不用不捨,緣盡則散。我確是這樣想,一覺醒來,仍然活著,已是奇蹟。
人生的存在便是荒謬,生活的意義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似虛無消極,但確有此感。
哲學上的理性思考(尤其是西方的),接觸過後,覺得只會更添煩添亂,並不適合我。東方的哲學,乃心性之學,講精神境界。人老了,便不想太複雜,愈簡單淺易愈好。
世界紛紛擾擾,愈來愈亂。真的,對世界只感到厭倦,不想理會,亦理不來。還有幾多個十年?餘下日子還有幾多,每天在倒數中。但求社會安定,身體少病少痛,兩餐無憂,其他的管它!
人生尚有多少時間呢?趁行得走得食得,便要對自己好些!想吃便吃。年青時才該注意「飲食禁忌」,晚年還管它甚麼?最緊要開心。
每個人都是一本故事書,長短各異,各有不同。大多數人的故事,平淡無奇,枯燥乏味;偶爾有少數稍為精彩,情節動人,成為「經典」。不管是何種體裁,也不管是長篇短幅,竊以為:故事必須完整 (好頭好尾)。如殘缺不全,且不論是否佳作,肯定是一種遺憾。故事是否精彩,無關重要,也無需比較。每人有每人的故事,經典與劣作,到頭來還是化作灰土。
註:末段寫得比較隱晦,看得懂的自會明白。如太直白,便得文字拖㳫,不夠精簡。
老牛看得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完整」當然理想,而事實上許多個人的故事都很難「完整」的,沒有辦法,不是自己不想做好收尾,只是總有「唔好彩」者。所以也不必太介懷,順其自然、但求心安就好。正如蔡瀾所說,人生的意義就是過程和體驗,人人都是歷史的過客,金錢、權力、美貌、地位最終都是過眼雲煙,經歷過、體驗過、欣賞過,便無憾了。
回覆刪除謝謝牛兄的留言。為末段補充了我想要說的。假如每個人都是一本「故事書」,我的故事非常簡單,雖然不算劣作,但枯燥無味,不看也罷。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