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1年12月2日星期四

最美「和弦」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
沒有一絲絲改變……”


今年春節前,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曾登上了央視網絡春晚的舞台。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團長劉西拉,及眾多清華校友同台,挽起袖子,唱起歌曲《少年》,令無數觀眾熱淚盈眶。

近日,2021年全國「最美家庭」揭曉。獲評家庭中,清華校友伉儷,劉西拉、陳陳家庭,名列其中。

年輕時的陳陳(左)和劉西拉(右)

1957年,劉西拉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本科畢業獲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獎章。1981年,被國家選送出國留學,1985年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獲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結構科研獎。 1986年,回國後的劉西拉赴清華大學任教,1998年任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建築系主任。

妻子陳陳,1956年以數理化三科滿分獲得華東六省高考理科的好成績,考進清華大學電機系。 在清華,她以24門功課全5分的成績獲優秀畢業生金質獎章。 畢業後投身西部「三線建設」,1980年經選拔成為改革開放後一機部首批公派留美訪問學者,並於1985年回國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

有人在音樂中走過年少時光,有人在音樂中遇到一生所愛。

藝術團的團長劉西拉和鋼琴伴奏陳陳,是老校友們口中公認的「金童玉女」。


六十多年前,劉西拉是清華大學交響樂隊小提琴首席,英俊瀟灑。而「那時陳陳更有名氣」,不僅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電機工程系,入校後被選為鋼琴隊隊長,還被選派到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 (業餘部) 學習。

陳陳被「分配」為劉西拉的小提琴獨奏音樂會鋼琴伴奏,這兩種樂器合奏常被稱為「天作之合」,他們的緣分也彷彿是命中註定。而後這對金童玉女結合,又共同奔赴祖國偏遠的腹地,投身火熱的「三線建設」。

1967年,劉西拉和陳陳從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服從組織分配到了四川。 然而,在成都的劉西拉和在德陽的陳陳依然隔著71公里的距離。

在每周唯一的休息日,劉西拉都會去探望自己的愛人,搭乘一個多小時的綠皮火車,或騎行三個多小時。 距離不是困難,但最令他難過的是,在德陽縣里陳陳沒有鋼琴彈。 物資匱乏的年代,鋼琴比任何一餐一飯都來得奢侈。 有一次出差到德陽工廠,劉西拉聽聞同事家中有一架閒置的鋼琴,放在鋼筋棚裡。 他喜出望外,找了幾個清華的同學,把鋼琴放在板車上推了三里路,直到陳陳的住處。

1980年,國家選送留學生出國,陳陳以出色的成績考上了一機部的公派,到美國普渡大學電機系做訪問學者。 次年,劉西拉也獲得了公派普渡大學土木系讀研的機會。

20世紀80年代,夫婦倆拒絕了美國各大公司和實驗室的邀請,雙雙回國。 回國後,陳陳到上海交通大學任教,劉西拉到清華大學任教。 中國駐美大使館的同志說,他們是改革開放以來,雙雙取得博士學位後第一對回國的留美夫妻。

幾十年來,劉西拉夫婦獲得過不少來自國內外的獎項。 但在劉西拉看來,作為教師,最大的喜悅莫過於教育出一批能為民族強盛奉獻終身的學生。


如今,兩位老人依然保持著練琴的習慣。 劉西拉這樣形容自己的愛人,「她就像莫扎特的音樂一樣,在嚴格的節奏和沒有強烈的對比下,有深刻的內涵。」琴瑟和鳴,他們在音樂里,一起從風華正茂,到白髮蒼蒼。


現在,劉西拉任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團長。 這個年齡加起來超過3500歲的藝術團,為新中國的建設付出了畢生心血,在最艱苦的歲月奉獻出自己最美好的年華。 他們曾用五種語言在《經典詠流傳第二季》中震撼演繹《登鸛雀樓》,也曾在央視網絡春晚中從60年前的《同一首歌》唱到現在的《少年》。 他們是時代的代表,也是清華精神的實踐者。

夢想源於時代的召喚,愛情根植於志同道合的基石,個人的命運,最終奔湧於國家發展的洪流中。

最美家庭,金童玉女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 潘雯菲)

####################

【感想】
才子佳人的故事,向來令人羨慕。金童玉女,完美組合。可惜現實中並不這樣,大多是鴛鴦錯配,同床異夢。

4 則留言:

  1. 讀完了這篇文章很是感動,改革開放以來,出國留學學習外國先進科技的人很多,部份人沒有回國,但還是有不少人學成回國貢獻國家的,今日中國的成就他們要記上一大功,向他們致敬!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承先啟後,薪火相傳。對這些學成回國,放棄國外高職厚薪,為建設國家未來、奉獻自己的專才,致以無限敬意。

      刪除
  2. 「志同道合是愛情的基石」,完全同意。才子佳人、郎才女貎、金童玉女都不是永恆的依據,互相體諒、包容、懂得、理解,才是維繫感情的要素。

    回覆刪除
  3. 劉陳賢伉儷能夠回國與國家共患難,同甘苦,為未來貢獻出個人的力量,真是令人敬仰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