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2年3月14日星期一

我的佛教觀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愈來愈喜歡佛教。沒有任何其他宗教可及得上。佛教是那麼寬容、那麼理性、那麼和平。佛法無量無邊,上智下愚,按其氣性,皆能接引。

之前電視重播經典鉅片《十誡》。我粗略看了一次,重溫十誡的內容,其實與佛教的五戒差不多,但十誡的前四條均與上帝有關(可見上帝為尊,重中之重),而第五條是孝敬父母。佛教的五戒十善,均與行為有關,不提及唯一神(上帝)。此兩者之異同。

曾嘗試花一年時間通讀《聖經》一遍,但未讀完。即使你不信其教,但聖經是西方文化的基石,要了解西方文化便一定要讀聖經。還有,要學好英文,也一定要讀一點聖經(英文)。

我對「宗教比較」有興趣,所以也看聖經、可蘭經,印度教的也看。要更深刻体會佛教,便要了解其他宗教。即使不是做宗教研究,對其他宗教有基本認識,也是有需要的。

近幾天在看《心經》及其相關資料。有一點體會,就是用哲學(不是佛學)的方法觀點來解釋心經,完全是胡扯,根本碰不著邊。某所謂知名哲學家,看了他對佛教的視頻解說,真的非常失望。無論他怎樣「剖析」,都只不過是在文字概念上兜轉,講了一大輪般若性空,但心經的精髓全說不出。我在想,為何這樣?主要問題是,他不是佛教徒,也不信奉佛教,對佛教的義理又不作體證。這種齋講不做的所謂「純理性」探討,我認為是一種空言,連佛學也談不上,更不能真正了解佛教。佛教講的是信解行證,不實踐出來的只是知性上的「概念」。

一直想寫一篇有關《心經》的感想,仍在腦海中草擬。總覺得坊間講心經的,一是講得太複雜,一是講得太簡單,也有些是故弄玄虛,更有些是胡說八道。

學佛沒有時間長短之分,只有先後之別,但領悟不同,達者為上。我不算是佛教徒,沒有持守五戒。對於佛學,界乎佛教與佛學 (狹義上的佛教哲學)之間,亦純粹是個人興趣,不是學術研究。

多做喜悅的事,隨心而行,每天都是好日子。



6 則留言:

  1. 我沒有宗教信仰,求學時期讀過基督教學校,參加過教會崇拜,但在聖經薰陶下仍未信教;母親在生時有拜佛,耳濡目染下,對佛理也略知一二,但肯定不算是信徒。即使如此,我會尊重那些導人向善的宗教。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宗教信仰為人的自由選擇,不能強迫。無論甚麼宗教,只要導人向善,便是好的宗教。宗教不應插手政治,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聖經》的精神是「愛」,不搞公民抗命,也不主張違法達義。基督教的精神,本是:愛與和平。可惜某些所謂「教徒」,違背了聖經所教導的,做神所不喜悅的事。

      世界動盪不安,很多由於宗教間的分歧,這是人對其宗教的「理解」出了問題。人瘋狂了,世界怎會安寧?

      刪除
    2. 說得對,大部份正式宗教都是導人向善﹝邪教除外﹞,問題是後世人如何理解、如何演繹、如何發揮,歷史上因宗教而引起的戰爭太多,就算是信奉同一個神的不同教派亦打到你死我活,如果他們的神真的存在,會如何看待祂的子民的愚昧行為呢?不說遠的,今時今日的美國政客以基督新教徒為主,聖經說:「除我以外不可有別的神」,他們就以打擊異教國家為己任,要建立一個以基督新教國家領導世界的局面,世界怎會安寧?

      刪除
  2. 我無意宣傳我的宗教信仰, 不過我樂意分享我成為佛教徒之歷程: 家母沒有宗教信仰, 家父是道教侶祖先師的弟子, 我自小跟隨姑姐生活, 她最初常到天道教的佛堂, 自從50年代開始姑姐常帶我到荃灣芙蓉山的外省老法師之佛堂禮佛。1958-60年我被送到跑馬地的佛教學校-寶覺女子中小學攻讀小六及中一, 之後我便走進社會大學之珠繡工廠自食其力。在婚前也會隨親朋好友去參與基督教會的活動, 不過當我情緒低落時我總愛獨自跑到堅道的天主大堂, 站在聖母前訴心聲。1994年的初秋, 我的另一位姑姐意外身亡, 我是她的至親, 我送她出殯後像迷了路, 頭頂像被罩得緊緊的, 感到自己處在不知方向的環境繫念着八歲的女兒等着我回家煮晚飯, 終於到黃昏時我回到家中, 可是頭頂部份仍被罩得緊緊的很不自在, 而且天天都是如此! 同年的年尾荃灣老圍村西方寺舉辦七天的水陸法會, 得到表弟指引, 於是我在法會給姑姐寫了附薦蓮位, 我還安排在星期六那天到西方寺參加誦經法會至晚上九點, 在我乘小巴下車步行到地鐵站入口時, 突然有股氣從體內衝上頭頂, 我的頭腦立即輕安自在。次年香港佛教聯合會舉辦的清明法會及香港菩提學會的法會我都寫了姑姐的蓮位, 並因參加了香港菩提學會一連七天有午餐提供的法會, 我並發誓為姑姐守七天齋, 即使在家吃晚餐都戒吃漁和肉, 七天過後, 我到至愛的酒樓午餐, 天呀! 所有的點心和燒味放到我的嘴巴都是臭臭的, 從那刻開始我再不吃肉了, 且在同年四月初八佛誕皈依。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您的寶貴分享。回應幾句:
      1.有信仰比沒有信仰好;
      2.信仰甚麼,各有因緣;
      3.吃齋持戒是一種福德,不是人人可有;
      4.有諸內形於外。行為是內心的表率;
      5.心善則美。

      刪除
    2. 多謝你的回應, 順祝身心安康。

      刪除